
因為美國對全球進口商品祭出 10% 關稅,像是涼鞋品牌勃肯鞋(Birkenstock)開始考慮如何在不傷美國市場銷量的前提下,分攤這筆成本。因此,他們不是只在美國調漲價格,而是傾向全球小幅調價,也就是在不同國家同步漲價,來平均攤平這筆關稅支出。
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 Jean-Pierre Dub 指出:「企業也可能透過全球同步漲價,作為避免被美國政府點名批評的保護傘,因為這樣就不容易被說是單獨針對美國消費者漲價。
這樣的策略確實讓這些全球品牌更有彈性應對美國關稅壓力,不過也讓各國央行提高警覺,因為這種關稅外溢效應可能會把通膨風險帶到像歐盟、英國這類本來通膨已趨緩的市場。
運動用品大廠 Nike 計劃 6 月起調漲部分產品價格,漲幅上看 10 美元。零售商定期調整定價結構並不罕見,但美國總統川普新關稅對製鞋業衝擊特別大。目前 Nike 約半數鞋類在中國大陸與越南生產,目前銷往美國的中國商品面臨 30% 新關稅,從越南進口至美國的商品關稅是 10%。越南商品關稅稅率原本是 46%,但川普 4 月初將關稅調降至 10%,為期 90 天。關稅向來幾乎都由進口商品的企業支付,而非生產產品的業者。進口商能決定吸收額外的稅,但也可能選擇轉嫁給消費者。
Under Armour 在 3 月 31 日結束的財政第四季財報中顯示,營收年減 11%,來到 11.8 億美元,略勝市場期望的 11.7 億美元。毛利率則提升 1.7%,達到 46.7%。雖然營收出現下滑,但從整體品牌策略來看,公司已經全面將重點放回服飾與鞋款的正價銷售,試圖扭轉過去兩年持續的營收衰退,這一連串策略也成功推動毛利率提升,顯示公司不再依賴折扣拉抬銷售,而是著重於提升商品價值與品牌定位。
財務長 David Bergman 表示,Under Armour 接下來將會針對特定商品進行價格調漲,這是為了因應即將上路的高額關稅。如果這些關稅真的生效,毛利率將可能受到打擊。為了降低風險,公司也計畫擴大供應來源,轉向關稅較低的其他國家。
總部位於南加州的鞋業品牌 Skechers 將以約 94 億美元的交易價格,被國際投資公司 3G Capital 全面收購。交易完成後,公司將轉為私人持股。Skechers 成立於 1992 年,由現任執行長 Robert Greenberg 創立,以休閒與運動鞋聞名,發展至今已成為美國第三大鞋類品牌,在全球擁有超過 5300 家門市。
但並非所有品牌都選擇全球漲價。例如 Adidas 執行長 Bjorn Gulden 就明確表示:「因為關稅而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漲價,沒有必要。我們談論的關稅議題,僅限美國。」
另外像是德國平價服飾 Takko Fashion 的執行長 Martino Pessina 指出:「受到美國買家取消訂單的影響,中國供應商反而主動降價搶單,加上運費下滑,讓歐洲買家反而享有更低進貨成本。」儘管如此,仍有不少經濟學家警告,企業可能會藉關稅之名,大幅漲價藉機賺更多。
因為大家開始預期未來價格會漲,企業也就更有空間「順勢」調漲。根據美國相關機構在 4 月的調查顯示,美國消費者對未來 12 個月通膨的預期,在 4 月已升到 6.7%,創下自 1981 年來新高。
Recommend using Chrome, Firefox,
 Safari latest version of the browser.
Build by Green L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