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PCC)的報告,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 1.5 度,氣候系統將發生不可逆轉的災難;《巴黎氣候協定》將「1.5℃」設定為防止地球環境快速惡化的關鍵臨界線,更是各國承諾努力的氣候目標。然而 2024 年卻成為有紀錄以來,第一個全國均溫實質升破攝氏 1.5 度的年份,也是最熱的一年。
科學家估算「剩餘碳預算」,也就是在不使長期升溫永久超過 1.5℃ 的前提下,全球還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,得到約 1300 億噸的結果。以目前每年約 420 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,碳預算將在短短 3 年被完全耗盡,屆時氣候災難的風險將進入難以控制的階段。
即使環保議題長期以來不斷被提起、討論、關注,卻始終欠缺大規模且快速的減排行動,各國亦常常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掙扎,致使環保政策推行的速度遠不及環境被破壞的速度。極端氣候引發的一連串災難,正在提醒人類: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!
歐盟邊境調整機制(CBAM)宣布時,引起外界一片譁然,如今迎來重大修正,並且將正式課徵碳關稅的時間延後 1 年,推遲至 2027 年實施,連帶歐盟的其他氣候政策也將移併調整,簡化作業程序、延後執行或縮減實施對象。
儘管此消息使得企業暫時鬆一口氣,擁有更多的緩衝時間做準備,然而也引發外界對於歐盟氣候目標能否如期達成的疑慮。
根據草案內容,企業永續報告指令 CSRD 要求批露永續成果的企業數量將大幅減少 80%,等同於高達 8 成的企業可以不用再被強制繳交永續報告。
受規範的企業門檻,從原本員工數達 250 名、淨營業額超過 5000 萬歐元,改為擁有 1000 名員工、年營收超過 5000 萬歐元,或資產負債總額達 2500 萬歐元的企業,門檻更接近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(CSDDD、CS3D)的規定。
2026 至 2028 年須提交報告的企業,可延後至 2028 年。
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 CS3D 原本的規定,企業應按本身業務擬定減緩氣候變遷的轉型計畫,並逐步落實,且須涵蓋海外和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。
但新規定取消企業必須履行的義務,不再強制要求評估間接業務夥伴,延後實施時程並提早提出指導方針,計劃審查頻率也從 1 年 1 次延長為 5 年 1 次,且減輕相關罰則。
草案也確認,企業抵銷碳排放量所需購買的憑證機制,將於 2027 年 2 月 1 日啟動,給予企業更多調適和因應的時間;但原定免費配額遞減的計畫將維持不變。在歐洲議會通過後,歐盟各國將對法案修改表明立場,最後再針對法規細節進行談判。
根據最新草案,中小型進口商有機會獲豁免資格,為確保合乎規範,歐盟將對違規企業加重懲罰,例如以分拆進口規避關稅的行為,將面臨 3 至 5 倍的罰款。
馬斯基透露,CBAM 將延後 1 年實行,正式上路的時間改至 2027 年,屆時企業需購買 CBAM 憑證以支付產品碳排放費用。
建議使用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最新版本瀏覽
Build by Green Land